“放牛娃”韦凤伦:上甘岭勇杀敌 “飙英语”捉俘虏_小恐龙蜘蛛池
关闭引导
“放牛娃”韦凤伦:上甘岭勇杀敌 “飙英语”捉俘虏
2024-11-01 12:42
小恐龙蜘蛛池【mgzzc.com】

  中新网来宾10月25日电 题:“放牛娃”韦凤伦:上甘岭勇杀敌“飙英语”捉俘虏

  作者 吴清文

  时间回溯到72年前,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战场上。白昼,炮弹如暴雨倾盆而下,硝烟滚滚,大地在炮火的肆虐中战栗;夜间,黑暗笼罩,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悄悄摸到敌人碉堡前。骤然间,一声坚定而响亮的喊话声划破了夜的寂静:“Stand!Don't Move!Surrender no killing!(站住!不许动!缴枪不杀!)”这是抗美援朝老兵韦凤伦,在敌人碉堡前“狂飙”英语劝降。

抗美援朝老兵韦凤伦。吴清文 摄

  “放牛娃”毅然参军

  1933年,韦凤伦出生在广西象州县马坪镇木闷村的一个贫苦家庭。3岁时,一场大雨导致房屋倒塌,父母不幸离世。后来,韦凤伦跟着爷爷奶奶艰难度日。12岁那年,为了生计,他不得不去给地主放牛。

  1949年11月,象州县解放,韦凤伦和所有贫苦人民一样翻身做了主人。1950年4月,县大队动员村民去当兵,韦凤伦毫不犹豫地报了名,顺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438团某连。部队起初在钦州驻扎一年,随后被派至海南万宁执行海防任务。

  南征北战赴前线

  1952年9月,韦凤伦所在的团部奉命从海南调到东北,作为补充兵源支援前线。韦凤伦回忆,他从万宁走了几夜到达海口,随后渡海到达雷州半岛,再乘坐汽车前往广西宾阳,最终转乘火车转辗六天六夜前往辽宁丹东。

  到了丹东,战士们换上棉衣棉鞋,随后搭乘火车进入朝鲜新义州,编入15军44师230团某连,韦凤伦任2排班长。由于战事紧迫,美国用飞机大炮封锁了去往前线的道路,部队只能夜间赶路。

  “白天休息,晚上把大衣白色那面翻过来穿,与雪地同色,能较好地避开敌机的侦查。”据韦凤伦回忆,他所在部队连续走了7个晚上,直接穿插到战场前沿。

  上甘岭英勇杀敌

  1952年11月,韦凤伦所在的加强连奉命坚守上甘岭山下的一个阵地。敌人每次进攻都异常凶猛,先派出飞机大炮向阵地狂轰滥炸,而后坦克和步兵跟进。韦凤伦回忆道:“敌人投放了大量炸弹,深1米多的战壕一次次被炸平,我们又一次次重挖。阵地的泥石被炸成粉末,连敌人的坦克都开不动了。”

  每当敌人的轰炸停止,战士们便从坑道里爬出,投入作战。敌人步兵冲过来的时候,韦凤伦就和战友们趴在战壕里蹲守。直到敌人距离只有50米时,连长一声令下,手榴弹和喷着怒火的子弹一齐飞出。

  上甘岭战役是无比惨烈的。韦凤伦清楚地记得连长牺牲的经过。那天,韦凤伦和连长站在地道口外透气,韦凤伦立在洞口,连长离他有三丈远。没想到一发迫击炮弹从天而降,“轰隆”一声正好落在连长身边。韦凤伦逃过一劫,连长却被炸掉了下半身。

  一个多月的激战过后,韦凤伦和战友们一共打退敌人8次大进攻,击毙敌军数百人。而他们原本232人的加强连,最后只剩下26人坚守阵地。此后,韦凤伦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,其中两次肩上的衣服被打穿,一次小腿被子弹擦伤。那一年,韦凤伦所在的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。

  “飙英语”捉俘虏

  上甘岭战役中,除了随时面临的死亡威胁,还有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。敌人的地堡洞口对着我方阵地,距离只有500多米。白天,只要敌人一露头,我方战士就用机枪精准射击,吓得他们不敢出来。晚上,敌人蜷缩在地堡的睡袋里,我方战士悄无声息地摸向敌营抓俘虏。

  1952年11月中旬,韦凤伦和两个战友趁黑摸向敌人的地堡,却不见美军的影子。韦凤伦用不标准的英语冲地堡里喊:“Stand!Don't Move!Surrender no killing!”三个美军士兵乖乖就擒。

 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,韦凤伦又跟随部队到朝鲜东海岸修了7个月工事,直到1953年停战。1956年,他被送到信阳市第五步兵军校学习一年,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,进入预备师侦察连任排长。1963年,他转业进入河南省开封化工厂当工段长。1969年,组织把他调回广西象州工作,1992年光荣退休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浏览量:
@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